读《长沙县志》(一)

书是在Google Books上下载的pdf格式的电子版本《长沙县志》。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版,主修:长沙知县陈光诏,协修:长沙教谕艾以清、长沙训导熊绶南。
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摘录、批注于下:

星野:
长沙旧志沿革谓长沙之名起于周,又曰星沙,以星名。余按《遁甲记》:沙土之祇,云阳氏之墟。《路史》曰:沙为长沙,乃少昊氏生胙土于长沙。故轸宿之中有长沙。《世纪》亦曰其开国也于长沙。《湘川记》:秦分黔中以南长沙乡为长沙郡。则长沙之名始于洪荒之世而以之为乡为郡则在后世耳。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又谓周封熊绎于湘,故名熊湘。注:熊湘山在长沙益县,是熊湘以山受名也。诸说概于分野较详。晋书桂阳入轸六度,长沙入轸十六度,按古桂阳郡今之州治也今之郡志故属长沙国酃亦长沙茶乡旧地也。非轸六度属因其方隅辨其躔次大约郡及诸州邑入轸六度者十之六入轸十六度者十之四。然考验度分细极微,茫观汉费直蔡邕魏陈卓及唐书所分轸度起止未有以楚属轸十六度者,似轸十六度犹在寿星之次为郑分地,惟谯周京房张衡所论与晋书略同。顾折衷为巳难矣,不特是也。凡星附列舍者主其野五车附于毕,此中一星曰司空主楚,女下列十六星中一星亦主楚,女齐分,毕赵分,彼附属于其野而主占与他国将长沙及左右辖亦不必专占楚耶。翼主乐府主远客,轸主车骑又主冡宰辅臣,荧惑主悖乱残贼疾丧饥兵数者皆不与楚协占,其又何以别之耶。然则天道远人道迩,星野之说又何可深求乎。欧阳子曰圣人不绝天于人亦不以天参天,盖绝天于人则天道废,以天参人则人事惑,故其作五代史书,人不书天其㫖微矣。

此段是关于长沙的分野记载中的一段,涉及到“长沙”这个名字的由来。原文有“则长沙之名始于洪荒之世而以之为乡为郡则在后世耳”,说明“长沙”这个叫法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但是作为郡县地名,则是周朝或以后的事情。另外,虽然现在“长沙”的由来很几种说法,但是县志中只提到了星野这一种,我个人觉得星野这个说法也是最可靠的。原文还做了一些关于长沙星的研究,但是最后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以“星野之说又何可深求乎”结尾。

沿革:
郡县之置始于秦,长沙县在秦时不知何名,或曰湘。至汉而改临湘然史志不载未知秦之不即为临湘也。西汉时,郡为国王吴芮实都此。其后景帝子定王发因之,王莽篡汉改曰抚睦,东汉复故。三国六朝皆沿旧名,孙吴时析长沙地置浏阳,刘宋时为临湘侯国置湘。至隋平陈,废长沙郡,以郡名县而改临湘为长沙,实始于此。大业间,省醴陵浏阳入长沙,唐武德景龙间,复析长沙置醴陵浏阳。五代时,析长沙置龙喜。宋乾德中,罢龙喜析长沙六乡置宁乡。元符中,析长沙五乡及湘潭二县置善化。明洪武初,省善化入长沙未几复置善化。国朝因明制与善化同为附郭,康熙三年分藩后,节钺移镇,藩臬粮驿皆建牙于此,又为省会重地矣。
(附辩:旧志云秦长沙郡置九县附郭湘,即今长善宁醴地,次罗即今湘阴,次湘南即今湘潭湘乡,次陰山即今攸,次益阳,次零陵今永州属,次衡山,次桂阳,次耒今衡州属,又云秦湘县,汉改临湘。按史记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注止载郡名而郡属之县未尝详纪。如汉书之地里郡国志也。所谓九县附郭为湘,不知何据。又高祖本纪,五年减项羽,正月即皇帝位,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而汉因之耳。又按项羽本纪云,徙義帝长沙郴县。是郴在秦时亦长沙之县矣。兹列九县而不及郴,可见旧志亦承讹书之而未深考也。今于秦止书郡县名,姑缺以待博识之考定。又旧志云长沙一名青阳。引水经注秦王翦减楚立长沙郡即青阳地也。始皇二十六年荆王献青阳。苏林注曰青阳长沙县是也。按始皇本纪,献青阳乃二十六年。令文述前事,非此年事也。又玩越水长沙还舟青阳之文,长沙青阳明是两地,似难强而为一。即苏林注亦必传袭之误。盖长沙名县,自隋始,苏林之时尚未改临湘之目也。水经注之说,皆无稽,今不取。)

长沙县在汉代的时候称为“临湘”,秦朝的时候不知何名。后陆陆续续有些变化,一直到隋朝,才第一次改临湘为长沙,原文“实始于此”。另外,原文对旧志“秦朝时候长沙郡置有九个县”以及“长沙又名青阳”的两种说法进行了考定,认为是转载了错误的记载。

城池:
长沙城内广五里,袤十里,周围二千六百三十九丈有奇。长沙王吴芮筑由汉迄宋俱仍旧址,元以前筑以土墁覆以甓。明初守御指挥邱广垒址以石上下完固门有九。东二门曰小吴(今作鸟)曰浏阳,南一门曰南门(一称碧湘门,亦称黄道门),西四门曰德润(称小西门)曰驿步(称大西门)曰潮宗(称草场门)曰通货(今闭),北二门曰湘春(称北门)曰新开(今闭)。其属长沙辖者西从驿步门迤西北潮宗门通货门至北门止,东从浏阳门迤东北小吴门新开门至北门止,计长一千一百八十六丈,计程六里三分有奇。往年城工崇屹甲于他郡,崇祯十年临蓝土寇攻城,几破,既退兵。道高斗枢开浚隍池民恃以守。十一年知府王期升于南北东西四门各建月城,十六年张献忠由鄂入湘,八月城陷,城中尽被屠戮,闻左良玉自南昌来,宵遁继左兵蹂躏倍甚,城楼悉燬。

长沙筑城似乎起于五代长沙王吴芮,到明朝时,邱广用砖石对土城墙进行了改造加固,并设有九门,这应该是长沙城的老九门了。它们是:小吴门(小鸟门)、浏阳门、南门(碧湘门、黄道门)、德润门(小西门)、驿步门(大西门)、潮宗门(草场门)、通货门、湘春门(北门)、新开门。
长沙城的城池经过历年修建,本来要优于其他郡县,可是几经战火,最终悉数被毁。

长沙四至:
长沙附郭首邑也,东西广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袤八十里。东至峡石岭浏阳界一百里,西至草塘宁乡界六十里,南至和丰坊(即城内 《通志》南至善化县界五里),北至青山湘阴界八十里。东南至潦浒市浏阳界八十里,西南至上关河口(即对江 《通志》西南至湘潭县治一百里),东北至水桐岭平江界一百里,西北至乔口獐狐岭一百里。
按府志长善附郭,前明时城外疆土俱属两县管理,城内半属王府,半属军卫。万历四十年,城内被盗,藩卫有司互相推诿,两县申详被盗,缘由知府庄毓庆转详道有司院共议地方应专属,有司准。将府左从浏阳门,右从驿步门极南而止属善化极北而止属长沙,两县各编保甲居民。有司悉从,勾管处分藩卫所居悉听关提勒石永遵。

此段为长沙县的大体范围。其中涉及关于善化县(维基百科)的内容,善化县已于1912年撤销并入长沙县,原县治在长沙城南。长沙城以今五一路为界,城北属长沙县,城南为善化县,两县同城分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