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化县志》(三)

接上一篇“山川”,这一篇主要是记录一些安化的古迹和丘墓的信息。

古迹:
“安化故城在伊溪東,宋熙寧壬子,縣令毛漸建。建炎庚戌燬於兵,署徙伊溪之西,以西啟甯寺基為署,以東縣署基為寺。”

安化最早的县城在伊溪东,南宋建炎四年毁于战事。后搬迁到伊溪西,以启宁寺为基底建立县属。应该便是今安化梅城所在了。

“南軒亭在縣東六十里芙蓉山,宋張南軒建。
釣月樓在縣北三十里仙溪,宋處士王南美建。
司徒嶺在縣東八十里,五代指揮使王仝殉節於此,後人為建廟稱王司徒廟,故名。”

张南轩,岳麓书院的创办者。想不到他到过安化芙蓉山。
王南美,宋代诗人,有诗《钓月楼》。居士作层楼,不爱风花雪。待得野云收,只钓溪边月。
以上两处古迹现都不存,唯有司徒岭还在,为高明乡与宁乡交界处。

“禹履洪 [此字看不清,不识,推断为洪字] 在縣西三百里五都虎口巖下,石險而多攻鑿痕,相傳禹治履此。
飛霜巖在縣東七十里,世傳五代時蠻王扶氏葬此。
白波巖在縣東七十里,巖高十丈,白若水紋,巖下有仙女墓。
印文石在縣溪四都木榴百川園東溪潭中,大小八顆如印浮水面,上刻‘障百川而東之’六篆字。
試刀巖在縣西二百里馬路溪,有石如筍高二丈,上有刀痕,相傳馬援平五溪蠻試刀於此。
旗竿石在縣西北二百里對口溪,亂石簇列,內有一石特出方平如席有孔窮深尺餘,相傳陳友諒建旗於此,有插竿孔。
善卷橋在縣北一百四十里善溪,今廢。
善卷祠在縣北百八十里插合嶺,即善溪發源處,今廢。
釣橋在縣北三十里,宋王南美釣處。”

今南金乡岐山界有虎口岩,如县志所述不假,则为大禹治水所到之处。
扶氏,即扶汉阳,是安化峒蛮的左甲首领。在五代末至北宋初,多次与中央政权发生战事,其兵败,投崖而死,传其尸体飞升,应是后人演义,地故名飞霜崖,也叫飞丧崖、飞尸崖。今在高明乡。
白波崖因崖白如水纹,故名,下有仙女墓,也在“县东七十里”,应该也在今高明乡附近。
印文石在木榴百川园东溪潭,有大小八颗,上还刻有“障百川而東之”六个篆字,但是今在网上不能搜索到一点信息,不知道是否还存有,今后如果机会去木榴,可以探访一下。
试刀岩在今马路镇马路溪村,是一块上有刀痕的高二丈的石头,相传为马援试刀之处。和印文石一样,今已不能有具体地址,除非哪天去实地探寻。
同样,旗竿石只知在今柘溪镇对口溪,不知具在何处,传为陈友谅插旗处。
善卷祠、善卷桥县志皆说已废,但今羊角塘镇插合岭似乎还有善卷祠古迹。插合岭和善溪的发源之处,也是安化县、常德市、桃源县的交界之处。
钓桥在县北三十里,应该在今仙溪,是写《钓月楼》诗的王南美钓鱼之处。未考证,但想今应不存。

邱墓:
“五代楚江華指揮使宋贈嘉應候,湘鄉王仝墓在縣東八十里司徒嶺。
扶氏墓在縣東七十里飛霜(亦作喪)巖絕壁上,世傳蠻王扶氏葬此(《一統志》)。今木葉落時遠望,棺椁儼然。
仙女墓在縣東七十里高坪鋪白波巖下,一手在墓外。”

王仝墓在今安化县高明乡与宁乡县交界的司徒岭。,王仝是五代时人,受楚王马殷的命进攻梅山,被扶汉阳、顿汉凌等梅山峒蛮打败,战死于司徒岭。但是王仝是司徒官,司徒岭的名字也由他而来。
打败王仝的扶汉阳墓则在其墓西十里,高明乡的飞霜崖,木叶落时远望则棺椁俨然。
仙女墓县志并未说明这仙女是谁,另外“一手在墓外”的说法也很奇特,不知真实情况如何,原文说在高坪铺,应该也在今高明乡。

“明寶慶衛指揮同知贈湖廣行省參政賀興隆墓在縣東南百里虎頭山。
雲南衛指揮同知賀安墓在縣北二十里大橋響堂山。”

贺兴隆为元末明初人,其起初为陈友谅部下,后归顺明朝,大学士李东阳有为其做传。墓应在今涟源市境内虎头山。
贺安,袭父职,云南卫指挥使,墓在今仙溪镇大桥响堂山。
此二人为重庆云阳县故陵堰坪贺氏第49、50世祖。

“贈榮祿大夫祀鄉賢祠陶必銓墓在縣北百二十里一都南竹山。
贈榮祿大夫羅光奕墓在縣北六十里歸化鄉岐山崙。
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
贈太子太保
祀賢良祠兵部尚書兩江總督諡文毅陶澍墓在縣北百二十里一都沙灣。道光十九年祭葬。”

“授中憲大夫陝西分守西乾鄜糧儲道黃德濂墓在縣北百四十里一都龍塘白溪灣。
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雲貴總督諡文僖羅繞典墓在縣北八十里歸化鄉扶竹,咸豐五年祭葬。
祀昭忠祠浙江石門縣殉難知縣李宗謨墓在縣西一里楓樹坪。
贈通奉大夫祀甯鄉鄉賢張轂瑞墓在縣東九十里歸化鄉桅杆坪。”

以上是几位安化名人的墓所在,其中两位兵部尚书陶澍和罗绕典墓都今存,前者在小淹沙湾,后者在长塘镇大荣李家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