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假期,开车到邵东市爬山,顺道探访了三多桥、高志桥两座相隔不远的风雨桥。这两座古风雨桥目前都是砖石结构,结构样式基本一致,且同属于湘江水系,同位于邵祁古道之上,基本可归为一类。
三多桥
三多桥位于邵东市简家陇乡堆头村,呈南北走向跨湘江支流蒸水河的上流。这也是我目前为数不多探访到的湘江水系上的风雨桥。实地目测桥长约18.5米,宽约4米,下部为三孔石拱桥结构,上部为砖结构桥廊,青石板桥面,单檐青瓦硬山顶,两侧各有一山墙牌楼桥门,桥廊中间顶上有双龙戏珠的现代陶塑。桥西南侧有立有文保碑,三多桥2004年被公布为邵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蒋响元和敬海泉编著的《湖南古代廊桥》中的介绍,三多桥“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始修为石墩木梁,同治癸酉增修桥亭,光绪甲辰改建为有亭石桥,1995年修缮。桥名三多,意涵山多青、水多秀、人文多起”……“板桥中心雕四级环图,寓意如意吉祥;牌楼置瓷狮宝瓶,顶梁木雕双龙戏珠,桥上有碑刻8块、壁画36幅、诗对20首”。可见其历史悠久,制作精美。
南侧桥门牌楼外侧,内联为桥名嵌字联:“三楚有材,几辈茂陵词客到;多情系我,千条㶚岸柳丝长”。外联为邵东人少将刘人杰所题“江流万里入大海;桥连千村奔小康”。桥名匾额四周还绘有张良进履、嫦娥奔月、轻舟漫江、江山如画等彩绘。内侧同样有桥名嵌字联:“三峡倒词源,肯输他苏子乘月留题晋公望江□赋;多年遗古迹,可想见真卿湖州作字黄石下邳传书”。一旁嵌有《三多桥记》碑文和原桥中心图案。桥中还有多块捐资修桥的碑。
将《三多桥记》抄录如下:
“桥以三多名,论者必以多富多寿多男子当之,不知所以命名者则山多青水多秀人文多起耳。吾观帝岭凌霄,仙山插汉,芭蕉耸翠,猎马驰骑,山之青何多也;牛角九折,龙口流涎,金波呈祥,玉泉汲浪,水之秀何多也;入成均者有人,游庠序者有人,登仕版者有人,娴军机者有人,人文之起何多也;三多之名,意在斯乎?是桥之修始于乾隆诸先达,迄道光间族□军复轩诸翁重为补葺,至今五十年又不免倾圮矣,岁癸酉族蕉峰顺生杜洲等募捐众资,于是冬之初,鸠工庀材,仍旧墩盖新板且为之构亭于其上,庶风雪不至剥蚀,日月于以光华行见,山益多辉,川益多媚,人文益多焕发,虽非取华封之祝而所为多富多寿多男子者,亦于是乎,在是为记。同治癸酉春藻祚佐,公元一九九六年丙子刊刻。”
在桥廊内部,除嵌有《三多桥五修记》等两块捐资碑外,也嵌有桥名嵌字联一幅:“三眠柳起三叠曲高折赠一枝须郑重;多谢风迎多情月送迢遥万里作周旋”。廊柱和顶上画有西游记、西王母、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本桥明代图等各式壁画,其中有一幅《本境地名口头联》记载了六首当地地名组成的对联,觉得挺有意思,抄录如下:
其一“漏溪鲤鱼上大坝,茅坪野鸡飞高山”(漏溪桥、鲤鱼山、大坝、茅坪岭、野鸡坪、高山头);
其二“羊家高庙鸣响鼓,道士罗汉聚仙山”(羊家冲、高觉庙、响鼓岭、罗汉山、聚仙山);
其三“大丫猴子朝帝岭,空口猪婆卧金冲”(大丫口岭、猴子石、皇帝岭、空口岭、猪婆石、金口冲);
其四“高岭孟公崇懋德,王家孝子浴仁风”(高岭、孟公坳、懋德堂、王家桥、孝子桥、仁风桥);
其五“蒸源秀才湾烂坝,宝鼓灯笼耀堆头”(蒸源村、秀才岭、宝鼓岭、灯笼山、堆头村);
其六“水口庙王登百步,太平天子赐三多”(水口村、庙王冲、百步□、太平村、天子屋场、三多桥)。
北侧桥门牌楼外侧,同样有桥名匾额,绘有张良进履、嫦娥奔月、轻舟漫江、江山如画等彩绘。桥门内联为桥名嵌字联:“三千路迢遥,马长卿题名去矣;多少人问讯,苏季子挟策归兮”。外联同为刘人杰所题“虹截蒸江雨;风驰帝岭云”。绘有相如题柱、天女散花等彩绘。牌楼内侧的桥名嵌字联:“三湘据上游,凭兹川障江东,沿途绿树分庭荫;多事关时局,趁彼澜安地北,绕塔青山对酒杯”。内侧还有一块《三多桥五修续记》碑。
总体来看,此次探访给我印象就是三多桥相比其他风雨桥确实人文气息浓厚,可惜我水平不够,只能粗浅理解。另外现场发现桥身内外,被喷写了很多诸如打水井之类的广告,十分影响文物美感,也略显当地文物维护力度不够。最后,三多桥虽处蒸水上游,但周边多为乡村聚居区,应该也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蒸水河水质也一般,与桥身广告一样同为遗憾。
高志桥
高志桥离三多桥不远,就在其蒸水上游3.5公里的简家陇乡愚公村,小地名叫毛镰坝。桥呈东北-西南走向同跨蒸水河,桥长约14米,宽约4米,整体形式同三多桥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为下部为两孔石拱桥结构,上部同为砖结构桥廊,青石板桥面,单檐青瓦硬山顶,两侧各有一山墙牌楼桥门,桥廊中顶设双龙戏珠陶塑,桥门牌楼顶上为雌狮宝瓶陶塑。
查询《湖南古代廊桥》知高志桥为“中华民国时期修筑”,具体年份不详,可能修筑时间相对较短,没看到有文保碑。
高志桥两侧的桥门牌楼也同样都有门联、桥名匾额,廊内立柱之上也有诗文,不过可惜皆是笔墨所写,没有刻碑,久经风吹日晒,门联内容多不可识。其中西南侧的桥名嵌字门联勉强识的部分为:“高节清风,子陵富春观鱼,尚父渭水垂钓;志奇事异,玄德□□□□,□□□□□□”。
桥廊内部,除了没有三多桥那么多的彩绘外,其他也差不多,桥内有三块捐资修桥的纪念碑,还有一块《高志桥碑记》。抄录如下:
“皇帝岭山麓之蒸江,东流六七里,有高志桥横跨江面,斯桥原系木板桥,寒暑代迁,风雨剥蚀,屡建屡倾,过往行人,望桥生畏,临江兴叹。迨至民国初年,有堆头刘氏万卿公二十代裔孙刘恒荘讳荣仕者,集合本境贤老协商,大兴善举,倡议捐资捐工修建石拱桥。但时近百年,桥体受风雨侵袭又大量损坏,迫需维修,为了桥梁永存和交通方便,为了宏扬前贤创业之功德,经由刘金龙、杨端生、姚成华、申玉田、宁新□、刘铁善、刘俊龙、刘兵山、刘仲嫏等贤老协力同心,集资建亭于其上以保护是桥寿命之长久,方便行人之憩息,为了不忘志士仁人捐资助工至盛德,为了让来者保护是桥建筑之风貌,知道创业难守成亦不易之意旨,爰书是记启迪后世,让斯桥永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维修和保护,庶乎千古不朽,云尔,是为之记。本亭由姚建业承建,刘兵山刻,旹公元二零零零年岁次庚辰仲冬中浣穀旦刘金龙□。”



最后感慨,两桥实在太像,连满桥的广告和有点脏的河道也都差不多,另外就是惭愧自己文化修养低,很多字不认识,典故不清楚。
更多湖南风雨桥廊桥信息,可访问:湖南省风雨桥(廊桥)地图
2 条评论
这些广告实在太碍眼。基本处于逐年损坏的情况了。
两座桥其实都蛮有文化气息的,就是乱七八糟的广告真的可惜了,我当时在现场就觉得,平时维护太少了。翻修之后就没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