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暑假,因沪昆高速大修,转武靖高速、靖黎高速入黔避暑,顺道探访了沿线的武冈邓元泰镇木瓜桥(红军桥)、靖州平茶镇红军桥(马路口石拱桥)两座都叫红军桥的风雨桥。
木瓜桥
木瓜桥,又名红军桥,位于武冈市邓元泰镇木瓜桥村,村以桥名。整桥呈东北-西南走向跨资江西源赧水上游,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长44米,宽约5米,两台四墩,上层木结构为抬梁结构,重檐小青瓦,两头入口各自建有青砖山墙牌楼,上书桥名“木瓜桥”,东北侧入口外侧还建有一凉亭;下方桥墩为石砌结构,菱形分水。
木瓜桥内部为全封闭的护栏机构,中间北侧有神龛位,桥面铺青麻石,两侧则为供人休息的长凳。探访时正值夏季中午炎热,不少村民就在桥上纳凉聊天。
木瓜桥之所以又名红军桥,因1930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率红七军自广西北上过程中,在此夜宿,并设立临时作战指挥部,今木瓜桥西侧第一个桥墩上存有红军标语“共产万岁”,不过我看着已不像原迹。另1945年6月抗日战争湘西会战期间,汤恩伯部牟庭芳第19路军也曾在此桥上设立作战指挥部。
整体来看,木瓜桥保存完好,结构形式相对精美,故事丰富,除了桥下的溪水有些脏乱之外,是一座值得探访的风雨桥。
平茶红军桥(马路口石拱桥)
平茶红军桥,文保碑上的名字是“马路口石拱桥”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平茶镇马路口村的G356国道旁,系古时湖南往贵州黎平的必经之路。桥呈东南-西北向跨沅江支流广坪河的上游茶溪河,始建于清朝年间,具体年份不详,2009年经当地政府、村委筹资修缮,201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桥长37米,宽约6米,石木结构,下方为青条石砌三孔拱桥;上方为重檐桥廊,两侧为歇山顶的牌楼入口,其中南侧入口挂桥名匾额“红军桥”,两侧有嵌字楹联“红传万里长征路,军系千秋苗侗情”;北侧入口匾额为“风调雨顺”,楹联为“三拱长虹**银盘胜景,**笙歌*开蛇岭花”,我有多字不识,望高人指点。桥廊中间则有侗族风雨桥非常标志性的三座鼓楼式的桥亭。
平茶红军桥内部为半开放式的护栏,两侧为长凳,上方还有绘有一些当地人农作的场景画,桥面已修整为水泥路面,可供小车通过。和木瓜桥一样,下午整个桥上纳凉聊天的当地人很多,进进出出过桥的人也挺多,显得较为热闹。
此桥名为红军桥,因1934年9月中旬,任弼时、肖克率红六军团西征在靖州新厂战斗之后,经马路口村此桥入黔;另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一军团二师、九军团主力、一军团一师、十五师先后经马路口村入黔。
我一直认为,侗族风雨桥都是样式比较精美的风雨桥,平茶红军桥便是如此。不过根据桥边的文保碑和修桥碑的记录,我推测此桥原仅为一座三孔石拱桥(文保碑名马路口石拱桥),后2009年当地修缮的时候,在石拱桥之上修建了侗族风格的桥廊,成为了一座风雨桥,并新命名“红军桥”。不管怎么样,如今它已是一座风雨桥,整体来看,两座红军桥都保存完好,形式美观,今天的探访不虚此行。
4 条评论
木瓜这个名字很特别。
看了你发了这么多座桥,平茶红军桥最为特别精致了。
我也不知道为啥叫木瓜这个名字…总的来说,目前我看的风雨桥,大体就是湘中雪峰山脉地区和湘西南、广西的侗族地区两种,湘中地区的风雨桥确实从建筑形式来说都比较朴素,相对来说侗族风雨桥都比较华丽精致,更加讲究造型,我也比较喜欢。
木瓜桥这名字也太可爱了
新年快乐!好久没看到新文章啦,期待看到更多的风雨桥,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