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次探访安化县风雨桥时未能实地亲临万善桥、晏家桥而留下遗憾,2024年7月20日,因事再次路过安化县,便要将此遗憾补上,加上栗林思贤桥、木家桥、葺龙桥,此次一共探访安化县五座风雨桥。
万善桥
万善桥位于安化县田庄乡温溪村,整体呈东西走向略偏北,在资水支流大酉溪上游的南岸。万善桥桥廊为安化县风雨桥常见的重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根据桥旁的文保碑上的介绍,整个桥长约36米,宽约3.5米,高约8米,悬臂挑梁式结构,两台一墩,菱形分水,四层鹊木。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2019年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善桥两端为封火墙形式的桥门,西侧入口为两侧开门的形式,中间还嵌有石刻的“万善桥”桥名碑和7块记录捐资修桥事迹和人名的修桥碑刻。东侧入口则是完整的封火墙桥门,正面开门,桥门上应该原写有桥名还存在一些雕刻画作之类的,可惜现已不存。

万善桥内部同样是安化风雨桥常见的全封闭桥廊形式,两边是可供人休息的长凳,资料显示共有16空,桥中间还有一个神龛位,不过如今已经废弃了,在靠近东侧桥门的位置,悬挂着文物安全公告公示牌和一些灭火器,也算是文物安全的一种保证。
万善桥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因溪水改道,目前它已不跨水体,完全立于旱地之上。桥边还有一户人家的住房,除此以外,四周都是山体和农田。2021年探访万善桥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走到了离桥约300米的地方,不过因当时赶时间,农田路烂难走,没能到桥边,此次终于补上。
栗林思贤桥
栗林思贤桥其实就叫思贤桥,不过为了和同在安化县的江南镇思贤桥区分,就叫做栗林思贤桥。栗林思贤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栗林村五组,呈西北-东南走向跨洢溪上游的不知名小溪。
根据桥旁新立的思贤桥捐款碑,该桥2021年因年久失修垮塌,2022年县文旅广体局、村委组织各界捐款,进行了修复。不过我到现场实地探访,与其说是修复,不如说是重新复建了,桥廊木结构都为全新的,只有桥墩是旧的。整桥长约14米,宽5.1米,高3.4米,重檐小青瓦,悬臂挑梁结构,两台一墩,菱形分水,两侧有桥亭门楼式桥门,东南侧桥门上挂有新的桥名匾额“思贤桥”。该桥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2011年公布为安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个人感觉来说,探访这座桥挺失望的,因为整桥在过去没有保护好,垮塌了,如今的桥已是一座全新的桥,没有古桥气息和风貌,不过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能够复建,也算是一种对文物的传承了。
晏家桥
晏家桥位于安化县乐安镇横市村和文石村中间,南北向横跨资江支流洢溪西源,在其下游不远,便是洢溪西源南源交汇之处。晏家桥长约35米,宽约4米,桥廊是重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悬臂挑梁式结构,两台三墩,菱形分水,五层鹊木,两头为桥亭式桥门入口,都为侧面开门,其中北侧桥亭较大,都可以称为一间房子了。晏家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修葺,2019年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进行了再次修葺。当时我探访晏家桥正好碰上此次维修,桥体全部被拆除,那时还担心维修会不会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此次来看,风貌如旧,维修得很好,完全看起来不像一座“新桥”,我很满意。
晏家桥内部也是全封闭桥廊形式,两边是长凳,共有15空,中间没有神龛位,整个桥上悬挂3幅民生、廉政方面的对联,想必是当地有将此桥打造成廉政桥之类的打算。晏家桥也是我此次探访的风雨桥中,其交通功能保留最好的一座,桥两边便是横市村和文石村的农田,有村民时常在此经过往来。
坐在桥上,溪间吹来阵阵夏风,桥旁两侧农田水稻泛起阵阵绿油油的“稻浪”,让人感叹风光秀美,心情舒畅。
木家桥
木家桥位于安化县清塘铺镇木桥村三组,村以桥名,东西向略偏北跨洢溪支流上游的不知名小溪,桥很短,全长15.3米,宽3.6米,高5米,重檐歇山顶,小青瓦,两层鹊木。两侧为桥亭门楼式桥门,正面开门,西侧桥门上挂有桥名匾额“木家桥”,以及嵌字对联“木为金柱镶一宇,桥筑银河渡万人”;东侧桥门对联则为“卅六铺街通省府,二三溪水润家园”。木家桥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家桥内部同为全封闭桥廊形式,两边是长凳,共4空,中间北侧有一小神龛,也已废弃,没有祭祀。
木家桥北侧已建有新的水泥桥,车辆行人多从新桥过,木家桥的交通功能已大大减弱,就东侧的几户居民会从桥上过,或者作为附件居民的乘凉、聊天之所。桥西侧则为农田,一片盛夏的翠绿之景。
葺龙桥
葺龙桥位于安化县清塘铺镇八里潭村下八里,南北向略偏西跨洢溪支流上游的不知名小溪,桥长约14米,宽约4米,高5米,两台一墩,菱形分水,重檐歇山小青瓦顶,两侧为桥亭门楼式桥门,正面开门。因为在旁边没有找到文保碑,不知其始建年代,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曾修缮。
南侧桥门上挂有金漆桥名匾额“葺龙桥”,北侧同样也挂有桥名匾额“葺龙桥”,为红漆,另有非常短的嵌字对联“葺脉千秋,龙腾万代”,另有特殊之处在于北侧的匾额是挂在桥内侧的。
葺龙桥内部同样为全封闭桥廊形式,两边是长凳,共6空,中间东侧有一废弃小神龛,已无祭祀。
葺龙桥上游不远也已建有可通车的水泥桥,不过葺龙桥北还有一个叫“刘家湾”的居民群落,南侧是农田,每天还是有不少村民从桥上过,或在此纳凉聊天。桥西侧北还有一株古树,整体来看,农田、青山、小溪、古树、古桥,形成了一幅很美的画面,可惜本人摄影水平一般,拍不出来美景。
从葺龙桥回来,本次的安化风雨桥探访之行就结束了。整体来说,非常满意,风雨桥桥廊的形式基本一致为重檐歇山小青瓦顶,内部都是全封闭的护栏和长凳,除栗林思贤桥外,基本都保持了古桥风貌,另外本次探访的每一座桥边,基本都是绿油油的田野,盛夏时节,非常漂亮,加上微风吹过,让人很是惬意。期待我自己的下一次探访。
3 条评论
基本设计风格都挺一致的,而且保存的也挺好的,除了第一个重建了。较喜欢晏家桥。
这种带顶的桥,就是叫廊桥是吗
是的吧,我也不知道官方定义。但我个人一般口语化一些,叫风雨桥。